赎罪日
赎罪日,又称赎罪日,是犹太历法中最神圣的一天,标志着一段虔诚的祈祷、斋戒和忏悔的日子。这一庄严的日子结束了从犹太新年 Rosh Hashanah 开始的“十天忏悔”。在这个节日里,信徒们停止工作,沉迷于肉体享乐,专注于祈祷和忏悔罪过,努力净化自己,更接近上帝。主要仪式包括背诵 Kol Nidre(解除去年违背的誓言)和 Vidui(集体忏悔罪过)。赎罪日提供了获得宽恕的最后机会,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生命之书”上,象征着来年精神和道德复兴的机会。
在犹太教中,直接用艺术表现宗教场景,尤其是与神圣节日有关的场景,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罕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上禁止具象艺术,这源于圣经中禁止雕刻偶像或描绘神像的戒律。这种不愿使用具象形式的做法是为了防止偶像崇拜,并将重点放在精神而非物质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现代和当代,人们对艺术中文化和精神表现的兴趣日益浓厚,反映了犹太艺术家表达信仰和身份的方式的演变。现代和当代艺术家经常通过抽象符号或寓言场景而不是直接表现来探索与赎罪日相关的主题。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尊重传统,同时为忏悔、宽恕和社区等主题提供新的视角。
这种趋势在绘画、摄影和装置艺术等各种媒介中都可见一斑,这些媒介中的概念以微妙且常常具有创新性的方式表达。例如,使用圣经、犹太教堂图案或唤起集体祈祷的场景可以唤起这一时代的精神,而不会违反传统的禁令。
历史文化背景
圣经起源
赎罪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摩西五经》,特别是《利未记》(Vayikra),上帝在其中命令摩西为以色列人设立一个净化和赎罪日。大祭司为自己、家人和整个以色列社区举行赎罪仪式。这一天的目的是净化圣幕,清除以色列人的污秽,重建他们与上帝的关系。
历史发展
几个世纪以来,习俗不断演变,特别是在公元 70 年第二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失去了宗教活动的中心。拉比们随后调整了仪式,允许人们在不祭祀或大祭司的情况下庆祝这个节日,强调个人祈祷和集体忏悔来代替圣殿仪式。
文化影响
从文化角度来看,赎罪日不仅影响了宗教习俗,还影响了犹太文学和艺术表达。礼拜仪式中充满了诗歌和祈祷,激发了 piyyutim(礼拜诗)的丰富传统,这些诗歌融入了社区祈祷中。文学作品和戏剧也探讨了这一天固有的忏悔和救赎主题。
赎罪日艺术中的主题和象征
悔改
忏悔是这一活动的核心,在艺术中通常通过虔诚的祈祷或忏悔场景来体现。艺术家可以描绘祈求的姿态,或展现亲密的反思和个人质问的时刻。水等符号通常用于 Netilat Yadayim(洗手)仪式,可以象征净化和清除过去罪孽的愿望。在现代艺术中,使用深色或碎片形状的更抽象的描绘也可以唤起忏悔的主题,暗示内心的挣扎和对新生的追求。
赎回
救赎可以用光明和开放的形象来象征,例如打开门或窗户,看到明亮的风景,象征着新的可能性和宽恕之后的新开始。描绘 Kol Nidre(仪式开始时的祈祷)的艺术作品,通常捕捉到从过去的誓言和承诺中解脱出来的这一时刻,这是摆脱错误和未兑现的承诺的象征性行为。救赎也可以通过转变和成长的视觉叙事来探索,其中人物或场景从黑暗走向光明。
庄严
犹太教堂的庄严气氛适合用来描绘这一天的严肃性和深度的表演。艺术作品可以使用深色、极简主义的构图和严肃的面部表情来传达这一天的严肃性和重量。犹太教堂通常是庆祝活动的中心,可以以细致的建筑细节来描绘,强调其作为沉思的神圣空间的作用。诸如祈祷披肩 (Tallit) 或祈祷书 (Machzor) 等反复出现的元素也是常见的主题,象征着虔诚和对传统的尊重。
不同类型的作品
绘画和素描
在绘画和素描中,主题通常通过戏剧性的构图和光影的象征性运用来探索。忏悔可以通过跪下或祈祷的人物形象来表现,通常采用暗色调或严肃的面部表情。救赎有时由穿透黑暗的光明元素来表示,象征着希望和精神复兴。庄严的线条和朴素的色彩体现了这种庄严,反映了当日的严肃性,例如莫里西·戈特利布 (Maurycy Gottlieb) 的《赎罪日》(1878)。
摄影
摄影通常会捕捉节日庆祝的真实瞬间,直接、有时粗略地描绘出庄严和虔诚的气氛。斋戒期间,信徒们祈祷、犹太教堂挤满人或街道空无一人,这些画面从视觉上展现了节日的规模和影响。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也能唤起救赎和忏悔的主题,例如米查·巴尔-阿姆 (Micha Bar-Am) 的《约拿》(Jonah) (1966)。
雕塑
在雕塑中,主题可以通过唤起运动或转变的形式来探索。描绘人物扭曲或向天空伸展的雕塑可以象征对宽恕和神圣联系的追求。原始或风化的材料可以唤起这种做法的古老和持续性,以及忏悔的质感,这既不顺利也不轻松,就像马克·波德瓦尔的《转折》一样。
装置与多媒体艺术
装置和多媒体艺术提供了让观众沉浸在活动体验中的独特方式。声音装置可以使用 Kol Nidre 或其他祈祷的录音来创造一个引发个人反思的冥想空间。视频或投影可以使用混合封闭和开放符号的图像序列,从黑暗到光明,来代表从忏悔到救赎的过渡,例如 Yael Bartana 的“宽恕的阴影”。
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允许以极大的灵活性探索这些主题,使用动画来可视化诸如从罪恶中解放(参考 Kol Nidre)或从阴影到光的过渡等概念。这些作品可以整合交互式文本、根据用户的交互而演变的图形元素,象征着每个人在赎罪日期间所经历的个人旅程,例如由数字艺术家集体创作的“赎罪”。
部分主要作品
莫里西·戈特利布,《赎罪日》(1878)
构图与氛围
戈特利布使用深色、丰富的色调营造出庄严而虔诚的氛围。棕色、黑色和金色的色调占据了整个场景,让人联想到犹太教堂的古老木材和信徒的传统服饰。光线在这一构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注意力集中在祈祷者的脸上和他们手中的圣经上。这种光线的使用不仅突出了关键元素,还创造了一种深度和维度感,突出了场景的庄严外观。
细节与象征
细节的精确性令人印象深刻。每个礼拜者都有自己的特点,面部表情反映出内省和虔诚。戈特利布加入了诸如塔利特(祈祷披肩)和基帕(无边便帽)等元素,增强了场景的文化和宗教真实性。人物的摆放,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以及他们祈祷的姿势,都暗示着 Vidui(忏悔罪过)的时刻,这是礼拜仪式的核心部分。
情感和叙事影响
这幅作品最有力的方面之一是它的情感冲击力。戈特利布不仅成功捕捉到了宗教仪式的快照,还捕捉到了当时明显的情感和精神强度。信徒们被描绘成完全虔诚的状态,其焦点超越了画布的物理框架,触及了更普遍、更深刻的东西。这幅画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事件;它邀请观众感受这一天的严肃性和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犹太画家戈特利布的这幅作品,是在19世纪末东欧犹太人民族文化觉醒的背景下创作的,因此《赎罪日》除了具有艺术价值外,也可以看作是犹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保护的一种表现。
犹太人在犹太教堂里为赎罪日祈祷,莫里西·戈特利布(1878 年),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
雅各布·温莱斯 (Jakub Weinles) 的《赎罪日前夕 (祈祷)》( 19世纪末)
构图与氛围
雅库布·韦恩莱斯的画作《赎罪日前夕》沐浴在温暖、漫射的灯光中,照亮了犹太教堂,突出了场景的亲密感,同时也强调了场合的庄严性。虔诚的信徒沉浸在祈祷中,沉浸在虔诚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沉浸在与神的无声对话中。
角色细节和表情
画中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致,每个人物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热情或冥想的表情。长者们的脸因岁月而凹陷,他们正全神贯注地诵读圣经,而身穿塔利特的拉比则占据着中心位置,以权威和虔诚引导着会众。
象征意义和视觉元素:韦恩莱斯使用祈祷披肩、摩西五经卷轴和犹太教堂柱等视觉元素来强调连续性和传统的主题。孩子的睡眠不仅暗示着疲惫,还暗示着信仰在几代人之间的传承。
情感和叙事影响:韦恩莱斯唤起了一种叙事传递的感觉,将个人与更大的犹太集体故事联系起来。这幅画的情感影响在于它能够捕捉到既深刻又普遍可以理解的社区生活片段,反映了信仰、家庭和社区的持久价值。
雅库布·魏因莱斯 (Jakub Weinles) 的《赎罪日前夕》(祈祷)( 19世纪末),华沙国家博物馆
米查·巴尔-阿姆,《约拿》(1966)
构图与构图
照片中,一群男子正在祈祷,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墙,西墙是精神和哀悼的有力象征。Bar-Am 的黑白色调强化了场景的氛围,突出了光影的对比,突出了面部表情和古墙的纹理。西墙的构图十分壮观,强调了它对在场人员的历史和精神重要性。
情感与氛围
这张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摄影师捕捉到的情感强度。虔诚的信徒们沉浸在祈祷之中,似乎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虔诚的世界。选择在户外拍摄这一刻,开放的空间可以象征人与神之间不受阻碍的联系,这加强了神圣和集体时刻的感觉。室外环境也放大了社区和祈祷普遍性的概念。
象征和意义
西墙是一座具有深远历史和宗教意义的场所,是耶路撒冷圣殿的最后遗迹,也是犹太人祈祷的中心场所。通过拍摄祈祷,巴阿姆不仅捕捉到了宗教仪式,还捕捉到了记忆和文化延续的行为。照片中的男子背对着观众,面朝墙壁,可以看出他们代表了整个犹太人,他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寻求救赎和精神复兴。
文化影响
“约拿”不仅是一份历史文献,也是犹太人精神和身份的艺术表达。在 1966 年以色列面临巨大紧张和变革的背景下,这幅画也具有特别的共鸣,提醒国际社会耶路撒冷和西墙在犹太人生活中的中心地位。米查·巴阿姆通过这幅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传统如何延续,以及传统如何被实践者强烈地体验。
进一步了解
书籍和学术文章
《犹太艺术:现代史》作者:萨曼莎·巴斯金德和拉里·西尔弗。本书全面概述了各个时代的犹太艺术,并讨论了宗教习俗描绘的演变。
《犹太艺术与记忆的动态》作者:理查德·科恩。本文探讨了犹太艺术如何既是文化保护的手段,又是集体记忆的载体。
展览目录
“莫里西·戈特利布的艺术” ——纽约犹太博物馆出版的展览目录,详细介绍了戈特利布的作品“赎罪日”及其在 19 世纪犹太艺术背景下的意义。
“米查·巴阿姆:透过镜头看以色列” ——巴阿姆作品回顾展的目录,包括对他的摄影作品“约拿”的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