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禹焕 阿尔勒
值此阿尔勒摄影节之际, ArtMajeur by YourArt荣幸地组织了一次李禹焕阿尔勒艺术博物馆的特别探访。这座由艺术家李禹焕创建的博物馆坐落于历史中心核心地段的弗农酒店 (Hôtel Vernon),此次艺术之旅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博物馆之旅,更是一场冥想之旅,充满惊喜,以及艺术、空间……与参观者之间的无声对话。
李禹焕是谁?
李禹焕1936年出生于韩国,是国际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他集哲学家、诗人、画家和雕塑家于一身,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物派运动的联合创始人。他的作品围绕着自然与工业元素、饱满与空虚、姿态的能量与物质本身之间的关系构建。
如今,有三座博物馆专门纪念他:分别位于日本直岛、韩国,以及自2022年起……阿尔勒。2013年参加完一场展览后,这位艺术家爱上了这座城市,并在那里购置了一处私人宅邸,并在混凝土与静谧大师——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帮助下进行了改造。
从进入那一刻起的感官体验
从第一个房间开始,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巨型混凝土螺旋形空间便将我们包裹其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场仪式,步入这原始的漩涡。寂静逐渐加深,脚步也逐渐放慢。旅程仿佛缓慢,近乎冥想。
在中心,我们脚下有一口井:一个圆形的垂直洞,一小片天空从中显现出来。然而,当我们抬头仰望时,天花板却是一片漆黑。在这里,世界仿佛颠倒了。天空在我们脚下,光线来自下方,而上方依然一片漆黑。地标的颠倒,如同一道谜语摆在参观者面前。
一名男子停下脚步,感到好奇,并低声说道: “就好像地球本身也在梦见天空一样。”
确实如此。每个空间似乎都吸收了外界的噪音,只留下呼吸的空间——我们自己的。
物质、光和时间
隔壁的展厅是“Relatum——容器的无限” :一滴水,以催眠般的频率悬浮,落入盆中。每一次飞溅都在墙上留下一幅转瞬即逝的壁画。“仿佛时间本身就是这件装置的一部分,”一位年轻女子低声说道。
这不仅仅是一种印象。
稍远一点, 《关系——通往阿尔勒之路》如同一座静谧的花园般展开。作品中央,一条镜面小径,从地面延伸至天花板,捕捉着天空与建筑的倒影,却又无法触及。你无法行走其上——只有周围的碎石路欢迎我们的脚步。微妙之处便在于此:这件作品吸引着我们,引诱着我们,但最终却邀请我们绕过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每踏上碎石路,都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一种伴随我们移动的低语。在这里,行走成为一种专注的、近乎仪式化的姿态。我们发现自己放慢了脚步,聆听着,注视着。然而,镜子依然静止,提供着一条颠倒的道路,一条悬于可见与不可触及之间的道路。
© 李禹焕 阿尔勒
会议期间的访问
在通往楼上的走廊,我们会看到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标志性作品《伊特鲁里亚人》 :一位男子走向镜子,捕捉到观者与自身倒影的无声对话。这充满诗意的姿态彰显了皮斯特莱托在二楼的非凡存在。目前,二楼正在举办他作品的临时展览,以倒影和观者的身临其境进行着互动。
空间、光、痕迹
在博物馆一楼,我们沉浸在李禹焕的绘画世界中,追溯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创作演变。在寂静的房间里,我们几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家的呼吸。在他平放的第一批画布前,一位参观者低声对同伴说:“他作画就像冥想一样。” 的确如此。李禹焕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直至力竭——每一道痕迹都像一口悬浮的呼吸,在紧张与放松之间沉淀。蓝色颜料与动物胶混合,在画布上留下呼吸的记忆,留下纯粹专注的时刻。
稍远一点,他一系列直至材料耗尽的笔触,让一个看到湖面上飘落细雨的小女孩着迷。而成年人则感知到节奏、寂静、回响——如同视觉音乐。目光在虚空与触感之间,在言说与未言之间,自由地游走。
参观继续,人们会感觉到作品这些年来变得越来越少:姿态越来越少,但光线越来越充足,空间越来越大。一对退休夫妇分享了他们的惊喜:“你以为几乎什么都没有,但你却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注视着。” 从2007年起,艺术家开始在画布边缘签名,仿佛在提醒我们,作品也因其在空间中的存在而存在。有些作品被叠加成几层微妙的层次,以一种近乎鲜活的方式捕捉光线。
在他最近的绘画作品中,尤其是2014年之后的作品,调色板更加丰富:色彩更加大胆,笔触更加自由。一种新的呼吸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更加广阔,更加本能。仿佛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禹焕让自己与绘画建立了一种更直觉的关系,同时又忠实于存在与缺失之间这种本质的张力。
© 李禹焕 阿尔勒
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一个居住的地方
阿尔勒李禹焕博物馆并非一成不变。它秉承其创始人的愿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空间。博物馆定期举办临时展览,例如目前正在举办的贫穷艺术重要人物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展览。他的装置艺术将镜子、剪影和倒影相结合,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存在感,并质疑我们与图像的关系——这与李禹焕以关系、空间和感知为主题的作品巧妙呼应。博物馆还提供艺术家驻留、音乐会、朗诵会和公共对话,旨在分享和打破障碍。在这里,当代艺术在平和、近乎冥想的氛围中与亚洲传统和阿尔勒文化遗产进行对话。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既适合沉思,也适合邂逅。
远离喧嚣,李禹焕基金会提供片刻宁静与激情。它鼓励我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空性成为存在,矿物感成为诗意,凝视成为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