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洛萨节(藏语:ལོ་སར་,威利语:lo-sar;“新年”)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节日,其起源与古老的习俗和不断发展的文化习俗交织在一起。这个节日在藏语中意为“新年”,它超越了单纯的日历庆祝活动,涵盖了深刻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层面。洛萨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时代。在西藏的本土信仰体系苯教中,存在一种冬季仪式,即焚香迎接新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原始习俗逐渐演变,与其他季节性庆祝活动和文化节日融为一体。
洛萨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发生在西藏第九任君主普德贡杰 (公元 317-398 年) 统治期间。正是在他的统治期间,焚香习俗与丰收节融合在一起,为后来发展成为洛萨节的盛大庆祝活动奠定了基础框架。这种传统的融合不仅标志着时间的转变,也象征着社区纽带和精神承诺的更新和复兴。洛萨节的演变持续了几个世纪,与西藏社会的动态交织在一起。它的意义超越了农业节奏,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精神复兴、文化认同和社区团结。这个节日成为家庭团聚、表达感激和社区庆祝的时刻,培养了一种共同的传统和归属感。
洛萨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尊崇的向乃琼神谕请教的传统。几代以来,达赖喇嘛和西藏政府都在节日期间寻求神谕的指引,强调了这一习俗的深远精神和文化意义。神谕不仅指导世俗事务,还象征着对世俗与神圣、尘世与虚空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深蒂固的信仰。洛萨节的庆祝活动不仅限于正式的仪式,还包括丰富的文化习俗和元素庆祝活动。从向水神那伽供奉祭品,到纪念大地、水、火、空气和空间等神圣元素的仪式,洛萨节体现了深深植根于西藏文化和宗教精神的整体世界观。
洛萨节的历史背景与几个世纪以来塑造藏族文化和佛教的动荡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 1959 年以后的中国控制,西藏遭受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最终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中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包括雕像、经文和艺术品在内的宗教文物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遭到镇压。然而,在这种混乱之中,藏族人民做出了非凡的努力来保护他们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就像古代将宗教文物埋葬以免受迫害一样,藏族人民将他们宗教传统的重要方面隐藏在泥土中,包括佛像、仪式用品和经文。随着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些隐藏的宝藏开始重新浮出水面,标志着藏族文化和佛教的复兴。这一时期还见证了伏藏传统的复兴,其中重新发现了西藏帝国时期的神圣经文和物质物品。当代西藏东部的寻宝运动反映了这种复兴,证明了西藏人民的坚韧和持久的精神承诺。
洛萨节在保留其传统精髓的同时,也适应了侨民和文化交流的现实。包括印度达兰萨拉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藏传佛教社区让洛萨节的火焰继续燃烧,在变化中培养了一种连续性和韧性。此外,该节日在邻近地区(如尼泊尔,在尼泊尔被称为洛萨节)的适应性凸显了其区域意义和适应性。在尼泊尔,印度教、佛教和本土习俗的丰富文化背景下,洛萨节引起了共鸣,反映了文化交流和共同遗产的持久精神。
位于北康区结古镇东南部的 Domthok 寺,© Ljbonner via Wikipedia
洛萨节的主题和象征
洛萨节持续 15 天,主要活动在前三天举行。节日的主题和象征丰富多彩,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洛萨节的每一天都有特殊的意义,第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种叫做 changkol 的饮料,这种饮料由 chhaang 制成,chhaang 是藏语中的啤酒。第二天被称为国王洛萨节 (gyalpo losar),强调了该节日与西藏王室和统治的联系。这些庆祝活动传统上会先进行五天的普巴金刚修行,这是一种旨在消除障碍和净化负面影响的仪式。尽管由于共同的历法影响,洛萨节与中国和蒙古新年在时间上接近,但其独特的习俗与西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习俗交织在一起。这种独特性在庆祝节日的各种仪式和活动中显而易见。
准备和装饰:在洛萨节前几天,藏族家庭会彻底打扫房屋,象征着清除旧年的负面情绪。房屋装饰着芬芳的鲜花,墙壁上用面粉画上吉祥的标志,如太阳、月亮和倒置的卍字符。人们会准备 kapse(油炸麻花)等特殊食物,并收集雪松、杜鹃和杜松树枝来焚香。
象征性物品:由于藏语中“羊头”与“年初”发音相似,因此人们习惯用彩色黄油制作羊头装饰,象征新年兴旺发达。另一个象征性物品是五谷桶,桶里装满了糌粑(烤青稞粉)和大麦种子,上面装饰着大麦穗和彩色黄油。它象征着丰收,是洛萨装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式和祭品:洛萨节涉及各种仪式和祭品。在不丹,这些习俗包括供奉甘蔗和青香蕉,这些被认为是吉祥的。不丹的庆祝活动还包括野餐、跳舞、唱歌、玩飞镖、射箭和供奉祭品等活动。
文化意义:从历史上看,藏历新年始于在南杰寺举行的仪式,由达赖喇嘛和高级喇嘛主持,以纪念护法神吉祥天女。这一习俗凸显了藏历新年的宗教意义。然而,自 1950 年中国入侵西藏以来,在西藏公开庆祝藏历新年受到了严重限制。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藏历新年仍然是西藏文化特征中充满活力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印度达兰萨拉等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达赖喇嘛在节日期间继续为藏传佛教社区祈福。
教育赋权:洛萨节主要在藏传佛教社区内庆祝,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印度,尤其是在藏传佛教尼姑庵兴盛的北部,洛萨节具有特殊意义。最近,尼姑教科书抵达印度,为洛萨节庆祝活动增色不少,展示了印度为教育和赋权这些社区所作的持续努力。慷慨的捐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材料,丰富了多玛林、格登乔林、舒格塞普和蒂洛普尔等尼姑庵的教育体验。文化节庆与教育计划的融合凸显了洛萨节庆祝活动期间传统、教育和社区赋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不同地区的洛萨节:不丹的洛萨节习俗与西藏的洛萨节习俗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色。不丹现代的洛萨节庆祝活动始于 1637 年,当时夏仲阿旺朗杰为庆祝普纳卡宗的竣工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这一活动为当今不丹洛萨节的各种美食和传统活动开创了先例。
日历和日期:洛萨节是按照藏历阴阳历庆祝的,从农历的第一个月开始。节日与藏历的拉布戎周期相一致,拉布戎周期为 60 年,始于公元 1027 年,目前处于第 17 个周期。每一年都与特定的元素和动物有关,例如 2024 年的雄木龙,反映了宇宙观和占星术信仰与节日庆祝活动的融合。
通过当代艺术探索洛萨节
藏历新年洛萨节于 2 月 21 日庆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交织在一起。这个吉祥的日子标志着藏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欢乐庆祝。洛萨节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坚韧和精神,反映了他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信仰。在节日的欢庆中,洛萨节为当代藏族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独特和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的平台,将传统的象征意义与现代的诠释融为一体。Gyurmey 充满活力和超现实主义的图像融合了藏族图像和文化参考,抓住了洛萨节的精髓,象征着藏族流亡文化的复兴、创造力和丰富性。当艺术挑战传统观念并接受跨文化影响时,它反映了传统的动态精神,促进了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和欣赏。这些视觉表现不仅展示了文化的活力,也成为对洛萨节持久传统和象征意义的沉思。
萨沙, 《Moines au Tibetan》 ,2017 年。布面油画,80 厘米 x 60 厘米。
其中一个例子是法国艺术家 Sacha 的《Moines au Tibetan 》(2017 年),这幅油画描绘了西藏僧侣的宁静和沉思生活。这幅画完美地捕捉了洛萨节的精神氛围,僧侣们正在进行准备练习和仪式,体现了节日的核心——复兴和奉献精神。
Arnol D Medici, Naga 系统指南,2023 年。布面丙烯画,80 厘米 x 60 厘米。
相比之下,俄罗斯艺术家 Arnol D Medici 的《那伽系统指南》 (2023 年)通过神话象征,以黄昏时分的沙漠山区为背景,对洛萨节的精神主题进行了惊人的诠释。这幅画描绘了乌什苏身着战斗侦察军官的服装,手持战斗发射器和远程无线电通讯设备,身处月光和夕阳照亮的岩石山谷中。这幅画描绘了乌什苏,他配备了工具、武器和能量调节、心灵感应通讯和视觉增强设备,反映了丰富的神话和象征元素。那伽系统指南和洛萨节之间的联系在于精神指导、元素力量和仪式实践的共同主题。洛萨节深深植根于藏族文化,涉及感恩仪式和对水神那伽的祭祀,人们相信水神那伽可以激活和保护自然元素。正如丹增旺杰所描述的,洛萨节期间对纳迦神灵的崇敬与乌苏作为保护者和向导的角色相符,乌苏拥有灵能,并具备治疗、财富和智慧方面的知识。这幅画描绘了乌苏在黄昏中的场景,黄昏通常与过渡和新开始有关,反映了洛萨节在标志着新年开始以及自然和精神能量更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尼泊尔艺术与文化
尼泊尔的传统绘画和视觉艺术深深植根于该国丰富的文化和宗教遗产。这些艺术形式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反映了印度教、佛教和当地万物有灵信仰的多种影响。唐卡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包括尼泊尔。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教在整个地区传播的 7 世纪。唐卡画既具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文化意义,是冥想和宗教教义的辅助手段,也是尊重和保护佛教图像的一种手段。
Tsultrim Lama, 《白度母》 ,2021 年。布面丙烯颜料,66.5 厘米 x 50.5 厘米
Tsultrim Lama 的《白度母》于 2021 年创作,是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其灵感来自丰富的唐卡艺术传统。这幅原创画作采用丙烯颜料和颜料在画布上绘制,以精湛的精准度捕捉了藏式唐卡的精髓,并融入了 24 克拉黄金的元素。这幅画描绘了被尊为诸佛之母的白度母形象,体现了唐卡艺术典型的精神深度和艺术技巧。这幅艺术品由“红度母唐卡制作和培训中心”的艺术家兼所有者 Tsultrim Lama 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手工制作,体现了唐卡绘画的百年传统,使其成为办公室、卧室、冥想空间和瑜伽工作室的理想装饰品。
唐卡是将绘画、编织和刺绣相结合精心制作而成的。艺术家使用来自矿物、植物甚至宝石的天然颜料。绘画在棉布或丝绸画布上完成,然后裱在装饰性的丝绸锦缎框架上。唐卡画中描绘的主题主要围绕佛教神灵、佛陀生平场景、曼荼罗和其他宗教象征。构图复杂,遵循严格的图像准则,以确保准确呈现精神概念。唐卡画在佛教宗教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用途,如精神援助、教学工具、护身符和仪式物品。它们使修行者能够想象画中所代表的神灵或神圣概念,从而集中思想并在精神道路上进步。佛教老师还使用唐卡来阐述佛教的主要原则、故事和图像,使复杂的思想更容易理解和吸引人。此外,人们相信唐卡具有精神力量,可以保护其展示的空间,通常悬挂在寺院、寺庙和家中以祈求祝福并抵御负能量。它们还在宗教仪式和典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开光、受戒和其他特殊活动,通常在游行中携带或在重要的宗教集会上展示。
神话,马杜巴尼民间艺术 - 庆典,2021 年。布面丙烯/墨水/马克笔/铅笔,83 厘米 x 118 厘米
Madhubani 民间艺术 - 庆典,由印度艺术家 Myth 于 2021 年创作,是 Madhubani 艺术的迷人代表,这是一种源自印度次大陆米蒂拉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这幅充满活力的画作以其复杂的设计和图案捕捉了 Madhubani 艺术的精髓,描绘了欢乐、庆典和人类生活充满活力的场景。这幅艺术品采用专业品质的丙烯酸颜料、墨水、记号笔和铅笔在画布上绘制而成,展示了 Madhubani 艺术的标志性特征,包括其对大胆色彩和风格化人物的运用。画廊包裹的画布涂有防紫外线光泽清漆,确保了这幅精美作品的持久性,证明了 Madhubani 艺术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持久的吸引力。
米蒂拉艺术,也被称为 Madhubani 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米蒂拉地区,包括尼泊尔南部和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流传了几个世纪,主要由女性传承,她们将技能和知识代代相传。米蒂拉艺术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反映了该地区的信仰、传统和日常生活。米蒂拉艺术家使用各种天然材料来创作绘画,例如手工纸、布料或家中的墙壁。他们使用来自植物、花卉甚至烟灰的天然染料和颜料来实现各种鲜艳的色彩。艺术家经常使用竹枝或手指来绘画,而不是使用画笔。米蒂拉艺术中描绘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宗教和神话故事、自然主题和日常生活场景。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是其复杂的图案、几何形状和风格化的人物,通常被精致的边框包围。米蒂拉艺术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表达、创造力和技能发展的平台,在赋予女性权力和保护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的艺术所带来的认可和收入有助于她们的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此外,米蒂拉艺术是该地区文化遗产的视觉记录,描绘了世代相传的习俗、信仰和故事。通过继续实践这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确保了他们独特的文化身份的延续,并在从业者中培养了一种社区意识和归属感。此外,米蒂拉艺术在全球舞台上越来越受欢迎,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增加,促进了人们对米蒂拉地区独特艺术传统的欣赏。
雕塑和金属制品长期以来一直被尊崇为尼泊尔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尼泊尔的雕塑通常与宗教主题有关,描绘神灵、宗教人物和神话生物,反映了该国的精神信仰和艺术卓越性。另一方面,金属制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实用和装饰物品,展示了尼泊尔工匠的技术和工艺。受印度笈多艺术影响的石雕传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利查维时期,是尼泊尔丰富的艺术遗产和精神传统的见证。金属雕塑在利查维和马拉时期蓬勃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尼泊尔持久的精神信仰和艺术实力。传统的金属制品深深植根于宗教和文化主题,彰显了尼泊尔工匠的技能和创造力,为国家的艺术遗产和精神遗产做出了贡献。
洛萨节超越了单纯的传统,体现了深深植根于西藏传统和精神的动态文化。洛萨节源于古老的苯教仪式,逐渐演变成与藏传佛教密切相关的节日,以仪式、神谕咨询和元素崇拜为特色。当代艺术反映了洛萨节的持久影响力,激励艺术家深入研究精神复兴和文化认同的主题。洛萨节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地域差异,是西藏文化的生动庆典,在现代挑战中培养韧性,同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