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佩诺内:自然的艺术与雕塑的本质

朱塞佩·佩诺内:自然的艺术与雕塑的本质

Selena Mattei | 2025年3月10日 14分钟阅读 1 评论
 

朱塞佩·佩诺内 (Giuseppe Penone,1947 年出生于意大利加雷西奥) 是一位意大利雕塑家,以其受树木启发的大型作品而闻名。他的艺术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贫穷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4年,他被授予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他目前生活和工作在意大利都灵......

关键要点

  • 朱塞佩·佩诺内 (Giuseppe Penone)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和雕塑家
  • 他的大型树雕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佩诺内 (Penone) 的作品采用了青铜和金箔等天然材料。
  • 他的展览展出了约 80 件作品。
  • 佩诺内与 1969 年开始的贫穷艺术运动有关

朱塞佩·佩诺内 (Giuseppe Penone,1947 年出生于意大利加雷西奥) 是一位意大利雕塑家,以其受树木启发的大型作品而闻名。他的艺术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贫穷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4年,他被授予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他目前生活和工作在意大利都灵。


朱塞佩·佩诺内 (Giuseppe Penone):雕刻自然、时间和记忆

朱塞佩·佩诺内 (Giuseppe Penone,1947 年 4 月 3 日出生于意大利加雷西奥) 是一位意大利雕塑家和艺术家,因其大型树木雕塑而广受认可。他的作品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他与贫穷艺术运动密切相关。 2014年,他获得了享有盛誉的日本皇室文化奖。他目前居住并创作于意大利都灵。

佩诺内于 1947 年 4 月 3 日出生于意大利加雷西奥。他在都灵阿尔贝蒂娜学院学习雕塑,并于 1970 年毕业。

通过雕塑融合艺术与自然

佩诺内的雕塑、装置和绘画以注重艺术过程和使用有机材料(例如粘土、石头、金属和木材)而著称。他的作品力求将自然与艺术表达相融合,创造两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树木,尤其是与人体形象相呼应的生命形态,是他艺术的中心主题。 1969 年,他创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Albero (“树”),这个系列一直延续到今天。从那时起,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诗意联系,以及艺术与自然过程之间的相似之处。


早期作品: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1968年,年仅21岁的佩诺内于都灵的Deposito d'Arte Presente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展出了用铅、铁、蜡、木材和石膏等原材料制作的雕塑。他的早期作品运用了自然元素,例如在Scala d'acqua (“水梯”)中,熔融的沥青由水塑造,以及Corda、pioggia、zincino。 Corda, pioggia, sole (“绳索、雨水、太阳”),因暴露在风吹日晒而发生改变。

同年,他开始了“滨海阿尔卑斯省”系列户外艺术干预项目“Alpi Marittime” ,他通过操控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他的手势痕迹。他将幼树编织在一起( Ho intrecciato tre alberi ),将他的手的模型嵌入树中( Continuera a crescere tranne che in quel punto )并用网抓住树枝( Crescendo innalzerà la rete )。这些作品强调树木是一种生命实体,能够通过生长来保存记忆。

佩诺内通过作品《我的身高,我的臂长,我的宽度,都在一条溪流里》(La mia altezza, la lunghezza delle mie braccia, il mio spessore in un ruscello )进一步探索了自然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他将自己的身体用水泥铸成模型,放置在一条溪流中,在溪流中留下物理印记。 1969 年,杰曼诺·切兰特 (Germano Celant)将他的作品收录到开创性出版物《贫穷艺术》中,以记录过程和转变的视觉日志形式呈现,他的实验方法得到了认可。同年,他的作品在都灵的Gian Enzo Sperone 画廊展出。

1969年至1971年间,佩诺内深入探索了树木作为时间和互动的档案。在Pane alfabeto (面包字母表)中,鸟儿啄食面包,露出嵌入的金属字母;而在Scrive/legge/ricorda (写/读/记)中,刻有字母表的钢楔嵌入树干中。 《树的一年加一周年》进一步强化了树木作为活生生的时间档案的理念。

这一时期的一件重要作品《Il suo essere nel ventiduesimo anno di età in un'ora fantasya》(1969 年)涉及雕刻木梁,以揭示与艺术家同一年龄的树的原始形态。雕塑、时间和有机记忆的融合已经成为他作品的特色。 1979 年,佩诺内反思树木的诗意本质,写到树木承载着其存在记忆的能力,连接着过去、现在以及大自然无声而持久的生长。


20 世纪 70 年代的佩诺内:追寻自然、记忆和身体的踪迹

20世纪70年代,朱塞佩·佩诺内致力于通过雕塑探索自然、记忆和人体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经常以树为特色,例如《十二米树》( Albero di dodici metri ),他雕刻了直立的树木或木梁,以展示它们以前的形态,隐喻着回到过去。同样,在《凡尔赛雪松》 (Cedro di Versailles) 中,他从一棵被暴风雨连根拔起的老雪松上雕刻出一棵幼树的形状。他对感知的兴趣使他创作了《Rovesciare i propri occhi》 (“把眼睛从内而外翻转”),他戴着反光隐形眼镜来扰乱视线,强化了艺术家是现实镜子的想法。

佩诺内还探讨了印记和接触的概念。在《Svolgere la propria pelle》 (“发展自己的皮肤”)中,他透过玻璃拍摄了自己的皮肤,捕捉到了身体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边界。这个主题在《瓦索》 (“花瓶”)中得以延续,他放大了古代陶工留下的指纹,将其转化为青铜雕塑。他对有机形态的实验包括“Patate ”(“土豆”)和“Zucche” (“南瓜”),他用自己脸部的模具种植蔬菜,然后用青铜铸造它们。在过去的十年中,他的艺术创作过程强调变革,以自然元素和人体作为交织的主题。

20世纪80年代,佩诺内对时间和自然过程的兴趣加深了。他的系列作品《Essere Fiume》 (“成为河流”)包括从河流中挑选一块石头,将其追溯到山中的源头,然后雕刻一块类似的岩石来模仿自然侵蚀过程。通过将原始石头和雕刻的石头并排展示,他强调了自然力量和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似性。他还在《水》和《水柱》等作品中探索了水的属性,体现了水的流动性与雕塑的坚固性之间的对比。

佩诺内继续对人类的手势和记忆进行实验,正如他在《植物的手势》中所见,他将自己的双手印在粘土上,然后用青铜铸造,以模仿化石动作。他的作品还延伸到公共场所的大型青铜树雕塑,如《明斯特之井》(Pozzo di Münster),其树干上雕刻有流水的手印,以及《元音树》( Albero delle vocali ),这是一座安装在杜乐丽花园的 30 米长的雕塑。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他对接触作为记忆生成器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在《Verde del bosco》 (“树林的绿色”)中,他使用树干的叶子进行拓印,强调树木作为活的档案。他还尝试制作指甲形状的玻璃雕塑,象征着触觉和转变。他的系列作品《Terre》 (“土地”)囊括了地球作为人类存在痕迹这一理念,其中土壤层被玻璃包裹,保留着他手留下的印记。通过这些作品,佩诺内强化了他的信念:自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反应能力的实体,弥合了人类行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差距。


20 世纪 90 年代及以后的朱塞佩·佩诺内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佩诺内一直在探索自然与人体的关系,经常融入有机和解剖元素。在库尔默卢瓦教堂展出的作品《缝合》 (1991)中,他使用锯齿状钢线来表示脑叶之间的分界,中央的玻璃管中装有泥土,象征着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同样,在《Foglie》 (1993 年)和《Anatomie》 (1994 年)中,他将自然形态与人体进行了类比,将卡拉拉大理石雕刻成类似于静脉的形状,呼应生物体中血液的运动。

佩诺内进一步探索了成长和转变的概念,在《Propagazione 》(1994 年)中,指纹发展成起伏的图案,而《Sorgente di cristallo 》(1996 年)则将树干的印记变成了透明的玻璃铸件。这一概念在《Albero delle vertebre》 (1997-1998 年)中得以延续,其中树干采用水晶塑造,并与源自人类头骨的石膏形式并列,从而加强了有机结构与人体结构之间的联系。

《Respirare l'ombra》 (“呼吸阴影”)等沉浸式装置中,他使用月桂叶创造了一个昏暗的环境,结合了视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体验。另一件作品于 2000 年在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展出,以月桂叶雕刻而成的镀金青铜肺,强调了呼吸和有机生命的主题。

21 世纪初,佩诺内越来越多地使用自然纹理来唤起人类的痕迹。在《叶皮》(2000 年)中,相互缠绕的叶子模仿了叶脉和神经末梢,而《金合欢刺上的金色皮肤》(2002 年)则描绘了由成千上万根金合欢刺形成的嘴唇,将人类的触觉转化为自然景观。奥赛博物馆的《Pelle di marmo su spine d'acacia 》(《金合欢棘上的大理石皮》,2001年)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Pelle di cedro》 (《雪松皮》,2002年)等作品进一步探索了有机印记作为保存记忆的手段的想法。

佩诺内为都灵一处前铁路遗址创作了《树木花园》( Albero giardino ,2002 年),将人类干预与自然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一条形状类似树木生长模式的道路。他在维纳利亚宫创作的大型户外装置《流体雕塑花园》 (2003-2007 年)由十四座青铜、木材和大理石雕塑组成,分布在花园各处,强化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他的工作继续获得国际认可。在2007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他为Padiglione Italiano的开幕创作了一个装置艺术,而在 2011 年,他参加了安大略美术馆的意大利画廊的展览,并带来了《重复森林》 (2007-08 年),他在该展览中去除年轮以露出隐藏在数十年生长之下的年轻形态。揭示自然内部结构的想法也是《凡尔赛雪松》 (2000-2003 年)的核心,他在一棵倒下的雪松的树干上雕刻以露出其核心。回顾自己的做法,佩诺内说道:

“我的作品通过雕塑语言,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生命。 »


朱塞佩·佩诺内和贫穷艺术

自 1969 年以来,朱塞佩·佩诺内一直是“贫穷艺术”的核心人物,“贫穷艺术”是 1967 年由杰曼诺·切兰特开创的激进艺术运动。与乔瓦尼·安塞尔莫、阿利杰罗·波埃蒂和马里奥·梅尔茨等艺术家一样,佩诺内摒弃了传统的艺术惯例,拥抱原材料和有机工艺。他的作品强调大自然的诗意和变革力量,与通过运动探索元素力量和时间相一致。

佩诺内 (Penone) 在贫穷艺术中的出现恰逢意大利和国际先锋派之间日益增多的对话。他参加过许多大型展览,如在莫尔斯布罗伊赫城堡举办的“概念艺术-概念” (1969 年)、在都灵市立现代艺术馆举办的“概念艺术、贫穷艺术、大地艺术”展览以及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信息”(1970 年)展览,这些展览通过与自然世界的深刻联系,强化了他在重新定义当代雕塑方面的作用。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