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新画笔是一种算法吗?

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新画笔是一种算法吗?

Selena Mattei | 2025年9月3日 6分钟阅读 1 评论
 

纵观历史,艺术始终与科技同步发展。从洞穴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板,从摄影实验到多媒体装置,每一次创新都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世界的新工具。但在当今数字时代,我们面临着一场彻底的转变:当一件艺术品不再由手工创作,而是通过算法创作时,我们还能称之为绘画吗?

纵观历史,艺术始终与科技同步发展。从洞穴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板,从摄影实验到多媒体装置,每一次创新都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世界的新工具。但在今天,数字时代,我们面临着一场彻底的转变:当一件艺术品不再由手工创作,而是由算法创作时,我们还能称之为绘画吗?

随着人工智能和生成技术的兴起,艺术家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本文探讨了绘画技法在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演变,并思考了一个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画笔是否是一种算法?


从颜料到像素:绘画技巧简史

绘画的历史与人类本身一样悠久。最早的视觉表达出现在洞穴壁上,人们将天然颜料直接涂抹在石头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发展出了更复杂的工具和支撑物——木板、画布、纸张。

绘画史充满了重大的技术革命:中世纪的蛋彩画,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以及20世纪的丙烯颜料。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了新的表达可能性。

19世纪,摄影术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再现”概念,促使绘画重新定义其角色。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后来的数字技术——的出现,绘画开启了新的篇章:绘画表面转移到了屏幕上,画笔也变成了……一只鼠标。

数字艺术:新工具,新语言

数字艺术泛指使用数字工具创作、处理或呈现艺术作品的广泛艺术实践。从数字插画生成式图形,从3D建模交互式装置,这个领域广阔且不断发展。

最初的实验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当时计算机艺术诞生了。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艺术应运而生。如今,得益于Photoshop、Procreate、Blender和手写板等软件,艺术家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进行高精度创作。

如今,绘画表面已非物质化、多样化且虚拟化。NFT 和沉浸式装置(例如 teamLab 或 Refik Anadol 的作品)的兴起,使得数字艺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核心表达方式之一。

算法作为艺术家:人工智能的崛起

近年来,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艺术界。得益于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 (GAN)等技术,如今我们能够创作出看似人手制作但实际上并非人手的图像、视频和互动作品。

DALL·E、Midjourney、DeepDreamRunway ML等平台允许用户根据简单的文本描述(提示)生成图像。因此,艺术家成为了该过程的策展人,而非直接执行者。算法充当着“创意助手”的角色,能够学习风格、解读指令并生成视觉变化。

最著名的例子或许是《埃德蒙·德·贝拉米肖像》 ,这幅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于2018年在佳士得拍卖行以超过4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算法作为艺术家如今已成为现实。

批判与美学问题

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作品引发了许多疑问。这些艺术作品的作者是谁?程序员、软件,还是创作者?这些作品是真正的原创,还是仅仅是对已有图像的自动混录?

一些评论家认为人工智能艺术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家的角色构成了威胁。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创造力进化的下一步:艺术家将成为复杂系统的协调者,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

情感表达是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算法能“感受”吗?它能传达直觉、脆弱或富有表现力的张力吗?或者它仅仅是一个完美却空洞的模拟?

绘画的未来:人与机器的对话还是冲突?

人工智能会取代艺术家吗?可能不会。但它会陪伴艺术家,挑战艺术家,并改变艺术家。许多当代艺术家已经开始与算法合作,创作出融合直觉与计算、视觉与编码的混合作品。

绘画并非消失,而是在蜕变。它可以与数字共存,从中汲取灵感,甚至与之抗衡。无论如何,即使画笔由数据构成,绘画的姿态依然存在



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并不意味着绘画的终结,而是它以新的混合形式重生。算法可以成为画笔——但它仍然需要人类的思维来赋予它视觉、意义和意图。

艺术的未来将不再是机器独自创作,而是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创造性对话。最终,一如既往,成就艺术家的并非工具,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无论是通过颜料、像素还是代码。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
upload image
uploaded image
Loading...
Loading...
0 / 250
AI建议
艺术家
艺术品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