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修复一幅画?麻省理工学院用人工智能做到了

3小时修复一幅画?麻省理工学院用人工智能做到了

Nicolas Sarazin | 2025年6月13日 7分钟阅读 0 评论
 

麻省理工学院 (MIT) 公布了一项革命性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仅需数小时即可修复受损画作。这项创新技术采用定制打印的聚合物掩模,可实现精准、可逆且非侵入式的修复,有望彻底改变全球艺术遗产的保护方式。

该过程步骤包括扫描绘画,然后最终结果©Alex Kachkine,麻省理工学院

关键点

  • 该系统以高分辨率扫描油漆受损区域,以便精确检测它们。

  • 人工智能会生成与原始色调完美匹配的数万种颜色的调色板。

  • 印在透明聚合物薄膜上的掩模版无需与油漆直接接触。

  • 修复过程很快(大约 3.5 小时)并且完全可逆,不会改变原始作品。


快速、精确且完全可逆的修复

在艺术品修复领域,尤其是古画修复,长期以来,细致、耐心和专业技能一直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唯一保障。时间、光线或湿度造成的裂纹、剥落和老化,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人工干预。然而,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一支研究团队打破了这一常规,推出了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独特技术,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修复受损的画作。

这个过程快速、精确,并且尊重原作,它依赖于一套先进的系统,该系统首先扫描画作。每个细节都经过高分辨率扫描,使算法能够自动检测出即使是微观层面的受损区域。在最近的一次演示中,一幅15世纪晚期的画作被归为普拉多博物馆“朝圣大师”(一位名字已失传的荷兰画家)的作品,作为案例研究。该算法识别出遍布整个画作表面的至少5612处微损伤。基于此分析,人工智能生成了超过57000种颜色的个性化调色板,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色调。

但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在透明聚合物薄膜上印制修复“蒙版”。这层薄膜由两层油墨组成——一层白色,一层彩色——旨在完美覆盖受损表面。它无需直接接触画作:它仅粘附在保护清漆上,使整个过程完全可逆。换句话说,修复后的画作可以随时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会造成永久性改变。这种方法还避免了在作品上直接添加任何材料,而这种做法在文物保护界常常引起争议。

博物馆和被遗忘的藏品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生亚历克斯·卡奇金 (Alex Kachkine) 是这项可能永久改变艺术修复领域的创新背后的推手。他热衷于探索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交汇,设计了这款精密工具,将人工智能、聚合物打印和对原作的绝对尊重融为一体。他的目标很明确:创造一种快速、可逆且非侵入性的方法来修复因时间而受损的画作。亚历克斯·卡奇金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敏锐性相结合,展示了工程学在当今如何致力于服务于文化记忆。

从数字分析到掩模版打印的整个过程仅需3.5小时,比同等传统修复方法节省约60倍时间。如此显著的时间节省为博物馆、文化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对于那些由于预算不足或知名度较低而一直被封存、无望修复的作品而言。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技术还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它非侵入式,与传统方法相比成本低廉,并能对每次干预进行完整的数字记录。这种透明性有利于存档、追溯和科学研究。此外,由于蒙版完全可拆卸,因此可以在不损坏原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换或修改,从而满足了遗产保护的严格伦理要求。

然而,这项创新并非没有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表面平整光滑的画作。浮雕作品、厚涂画或厚重纹理目前无法进行此类处理。此外,真实性问题依然是核心问题。即使这种干预是可逆的,添加外部遮罩也引发了关于修复、再造和伪造之间界限的争论。因此,研究人员坚持认为,这项技术必须成为服务于文物保护人员的工具,而非替代他们的判断。

常问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油漆吗?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平坦光滑的表面。浮雕或厚涂画作目前尚无法使用该技术进行处理。

修复是永久性的吗?
不会,聚合物面罩是可逆的,可以在不损坏原始油漆的情况下将其去除。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多少时间?
它可以在大约 3.5 小时内修复一件作品,而传统的手动修复则需要数周时间。

这项技术会取代修复者的工作吗?
不可以,它应该在合格专业人员的监督下作为补充工具使用。

这个过程昂贵吗?
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使得更多作品能够得到修复。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