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 Mei Wong 个人资料图片

Tsz Mei Wong

返回列表 2011年12月21日新增

迷巢歸鳥——再論當代藝術

一.藝術的悖論 人,好容易為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知識所迷惑;思考問題常常是脫離實際、游離於現實世界之外,思路給架在不吃人間煙火的空中樓閣內回旋反複地轉,與外間切斷關係,與繼往開來絕緣。當代藝術的存在狀態正是如此。 當代藝術喜好玩弄思想,在頭腦內翻來覆去地咀嚼概念的味道成為其僻好,自自然然地便形成了一個名為「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派別。「概念藝術派」喜歡提出以下這個問題:假設世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又窮又未出名,自己坐在快餐廳的一個角落,要了一杯不收費白開水,然後向周圍揀點別人吃剩的東西來吃---------突然間,一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創作靈感出現腦際,可是他窮得連買支鉛筆的錢也沒有,於是便用手指蘸了杯中的水,在餐巾紙上寫下自己的靈感。正當他寫好後,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便倒在桌上氣絕身亡。現在的問題是:餐巾上以水創作的東西算不算有史以來的偉大創作?概念主義者會回答:當然算! 最能自完其說的當代藝術的理念是:卓絕的建築師可被稱之為藝術家,縱使他未曾為自己設計的建築物舖過一塊磚;作曲家上乘的樂章不必由他親身演奏,他亦夠得上藝術家的稱呼;那麼藝術家最要緊的是有好的創作概念,概念的實踐非關要領;故現今在當代藝術的世界內,藝術家的表達技巧、造型能力只被視作雕虫小技;根本連藝術品本身都變成並不重要。故此上述的「有史以來的偉大藝術家」雖未能實踐自己的概念,但他已經是發表了,身為藝術家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便是任由別人去演繹。 二.藝術不過是剎那的存在 有些觀眾會問:餐巾紙上的水乾了,根本連「藝術概念」亦隨其消失,那來藝術的存在?概念藝術的支持者會答你:藝術表達是著重天才與過程、過程與天才。無可否認,餐巾上的水是存在過,縱使時間方面是短了點,但也是藝術。有一件彼德‧赫金森(Peter Hutchinson) 名叫「弧」的作品生存的時間就長得多了。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是用一個透明的塑膠袋裝了些氣體和一些腐爛的蔬菜,他將袋子綁在一條繩的中央,繩子兩頭又綁上重物,而這樣一大堆東西就給扔進海裡。「弧」的形成就因繩子兩頭重而下墜,塑膠袋內有氣體上而浮,兩樣相反的力致使整個盛有垃圾的「裝置」呈弧狀。 但這個玩意兒還不是「藝術」的本身,一個潛水攝影家會將這個「裝置」的發展過程拍攝下來。他每隔一陣子會潛到水中拍下塑膠袋內的東西的腐化情況,而因腐化過程所釋放的氣體會令整個「裝置」終極爆破,於是整個「弧」的解體導致藝術作品的消失,就像餐巾上滿是創意的水揮發掉一樣。那麼怎樣證明曾經有這藝術作品的存在呢?便是那拍下來的照片及一些玄妙的文字描述,就像餐巾紙是藝術構思蒸散後所遺下的載體。 因此之故,概念藝術不過是存在於腦內的創作藍圖,此藍圖只不過是有如一幢建築物的圖樣,讓你知道該座大廈將會是怎麼模樣;然後那些圖片及文字描述就是藍圖的藍圖、圖樣的圖樣。任何人要了解藝術家腦裡面的創作思路就搞得明白那圖樣的圖樣。但圖樣的圖樣內怪異洗鍊的論調、玄奧晦澀的名詞,又能發揮多少溝通的效能呢? 三.典型的概念藝術 上圖是典型的概念藝術,此作品名為「一與三張椅子」是柯史士1965年之作(Joseph Kosuth----One and Three Chairs),現存美國現代藝術館。一般人入到展廳看到這張椅子及其原大照片,會覺得莫名其妙,於是你會去看看文字解說,以求明白;但你會發覺那不過是有關椅子的定義,更只不過是放大了字典內有關椅子的解釋說明!觀賞的人得到甚麼視覺回報呢?那是「甚麼視覺回報也沒有」。看這概念藝術的流程是:從實物的椅子→到照片的椅子→再到概念的椅子,藝術家希望觀者能經歷他自己的思維過程,他曾經知覺、思考這張平凡的椅子的不平凡之處。 這樣子的藝術所標榜的邏輯是:既然觀眾在看藝術品後,最後留下的也不過是該件作品的抽象概念;甚至依附於藝術實體的美感也只是限於表面可見的形態,亦同樣無關重要。這是一種減法的邏輯,消解了美術實體,剝去了附隨的審美要素,截斷了觀者能生起的美感經驗,代之為藝術家創作當下的意圖與思考方式。 藝術家的要務是提供一些線索讓觀眾去猜想其個人的意念,觀者能猜得多少,就得到多少,就要看你自己的靈敏度、悟性夠不夠得上該位藝術家的。創作者撲朔迷離的意念成為無上的權威,就如Kosuth說藝術的使命是:探討「隱藏在物理性質後的實情」。「一與三張椅子」的出現就是要打破眾生對「椅子」就是「椅子」的慣性迷思,Kosuth要我們知到「椅子不單單只是椅子」的實情。那麼「實情」是甚麼?觀眾就得自己去參透當中的玄機了。 四.狹隘藝術圈內的生態 藝術實體只是超脫的概念(concept)、理念(idea)的複製品(copy),這些copy可以是現實世間內的任何東西的裝置,可以是照片、影像、音響……乃至藝術家的身體。於是當代藝術的圈子是一個沒有任何調和餘地的聖場,裡面的文化知識份子喜歡用怎樣新奇、怪異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都要受眾理所當然地接納;外圍的人說不懂,他們會高傲地說:「我們懂!」;就連藝術史內的前賢、先輩亦得靠邊站,因一切承前啟後的功德所成就的經典藝術品都不過是copy,與當代藝術的即興裝置毫無瓜葛,無分高下;當代藝術派無心無意去承傳古人的心力血汗所得的碩果,多的是沾沾自喜地搞作個人的玩意兒。 當代藝術是一股潮流文化,香港高等藝術的教學單位、香港藝術館等再著力推動,更將這股熱流釀成瘟疫,高深莫測的藝術創作都似是記錄了處於瘟病狀態的人的喃喃自語、語無鱗次。就如09年中大藝術畢業展的一位研究生級數的作品名為《去死去死吧!》這位藝術家的文字說明是這樣的:“去死去死吧!” 是“戀愛去死去死團” 的口號。本團的死死主義衍生自“好人文化” ………。引述到此為止,因看完全文亦令人覺得她在胡言亂語,莫名其妙。 五.白雲橫隔 正所謂“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 , 當代藝術家總習慣於自戀頭腦內那似是而非的概念,執迷不悔。沒有對文化藝術本身真正深入了解,忘記實際的本份,捨本逐末。反好生起縷縷思想的迷陣,自我陶醉於迷離恍惚的夢雲裡面去玩弄自己的思想;隔絕了歸家的路途,還自以為得到藝術的真髓;不知那輕柔的白雲不過是假扮藝術的化城,而並非寶所。 那個《去死去死吧!》的實體圖像找不到,但重要嗎?當代藝術只重天才與過程,單有這則文字說明已充足了!所有的視覺藝術的定位、認可、肯定都是在這些文化知識份子所組成的小圈內運作,內裡人病態呻吟的理念都成為藝術表達的正常模式,圈外一般無染瘟疫的常人去看這些東西,會覺得是新奇有趣的。然天堂上的藝術先哲,看現世凡人搞這些不倫不類的玩藝,還玩得這樣的自得其樂,可能會視之為瘋子行為,唏噓歎息藝術被攪得多麼的稀奇古怪。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